4月11日,全省农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召开,参会代表来自全省21个市州33个县(市、区)的农业、能源部门。
四川是沼气大省,目前全省农村各类沼气工程保有量7000余处,年产沼气3亿多立方米,海龙村更是被称为“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参会者心里有些疑惑:沼气早就不是新鲜事物,难道还有新花样?
沼气在“进化”
农村减碳也不止沼气
中午11点,海龙村“沼气井水豆花”饭店已经有好几桌食客。“做这些菜的时候都烧的沼气!”老板特意强调。
早在1973年,海龙村就基本实现了全村沼气化,是全国有名的沼气建设村。“海龙村的沼气,其实一直在‘进化’。”海龙村党总支书记熊建说。
一座建在半山腰上的中温厌氧发酵罐,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发酵罐里储存的是附近一家生猪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发酵系统利用粪污产生沼气、沼渣、沼液。“村里正在探索‘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的种养循环模式。沼渣和沼液免费供给周边村民使用,沼气向村民低价销售,每立方米大约1元钱。”熊建介绍。
不只是沼气。当地村民介绍,一些地块上栽种的辣椒苗,就是用地热“培育”出来的。
安居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区内有42口气井。“我们正利用磨溪X210井打造全国首个低碳地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安居区副区长谭久宏说,通过铺设地热管道导出热能供电供暖,今年开始在烘干中心、育秧育苗中心、设施渔业中应用,供给海龙村等周边村使用,整个产业园区一年可以减碳5509吨。
“今年主要用来培育蔬菜苗,预计全年能供给2万—3万亩。育秧大棚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节约育秧成本近100万元,减少碳排放514吨。”地热育秧育苗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
除了地热,太阳能也被海龙村纳入了减碳计划。安居区平均日照时数长,光热资源丰富,在海龙村村口,十多个光伏发电充电桩已经投放,方便村民和来往车辆使用。村里的光伏发电年平均发电量8.67万千瓦时,70%并入国家电网,30%用于新能源车充电。
打造第二个“海龙村”
因地制宜,用综合效益“算总账”
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海龙村这样的条件,如何打造第二个“海龙村”?
“各地要有自己的特点。”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伍修强表示。比如,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黄联关镇黄水塘村风、光资源丰富,当地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及风力发电设备,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用电。
近年来,四川还推进实施了多个秸秆综合利用整市推进和重点县项目,其中不少是产粮大市、产粮大县(区);从2021年起,全省24个畜牧大县则启动了为期五年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
“一个地方有多种可利用的资源,还可以做到多元化利用。”省农村能源发展中心四级调研员郭亮说。
那么,项目资金从哪儿来?实施后效益如何?
“全村共投入16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和养殖场粪污发酵工程。”遂宁市安居区农村能源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华说,其中80万元来自省上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低碳村项目资金,80万元来自区里整合的其他相关项目配套财政资金。
从2021年开始,四川每年选择一批适宜区县,配套资金实施农村可再生能源低碳村建设,其中,南充阆中市桥楼乡落阳村还以农户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
“农村减碳,要告别过去过度注重数量、规模、速度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新发展理念和产业结构,追求更高的供给品质和综合效益。”伍修强说。
据统计,海龙村每年的碳净排放量为1264.1吨,通过各种减碳方式,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实现区域内“近零碳”生态。此外,生态工程同样也有经济效益。“以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发电上网的电费加上充电桩的收费,一年共计收入约5.5万元。”李华介绍。(记者 阚莹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