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勤春早争朝夕,沃野田畴启新程。2025年,达川区农业农村局锚定“全国丘陵山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区”建设目标,以项目攻坚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种养产业升级、农文旅深度融合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巴渠大地徐徐展开。
在大树镇五四村,家庭农场主唐志彪正忙着捕捞早春小龙虾。自2021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他承包的90余亩耕地通过“稻田+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水稻与小龙虾的双丰收。
家庭农场主 唐志彪:今年我又新承包了高标准农田142亩,继续发展稻田+小龙虾,主要还是看到它的市场前景及市场的价值和经济。目前我们小龙虾平均亩产量是200-300斤,水稻亩产量是1000斤。
而在光辉村鳖蛙鱼生态有机基地内,胡蕴刚正在撒自制的鱼食,无农药“有机水稻+鳖+鱼”综合种养模式同样引人注目。
达川区大树镇副镇长 袁俊:我们镇的高标准农田除大户流转种植外,还通过特色小企业主体流转耕地,实现稻虾、稻鱼、稻鳖、稻蛙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为确保稻田+特色产业的保产增量,我们镇还专门组建了服务队,对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指导。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明月江畔的太平村,凭借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成为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标杆。
走进太平村,一幅以“桃树+稻田”为主导产业的美丽乡村画卷正逐渐成形。刚栽种的八月黄桃、油蟠桃等桃树生机勃勃,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达川区明月江街道太平村村民 王永胜:最近村里栽了很多桃树,变化很大。作为村民很支持我村的发展,期待它发展得更好。
达川区明月江街道太平村党总支书记李家富:我们以“原味江阳乡、休闲明月江”为发展目标,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打造适宜乡村旅游的新农村,目前已完成除杂整地1300余亩,桃树栽植4.7万余株,高标准农田整治 800余亩。
位于太平村的有益家家庭农场,特色农业与农家乐的完美结合,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近郊游。如今,依托和美乡村建设,该农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达川区有益家家庭农场负责人 李建力:我们农场将借着此次太平村和美乡村建设,将升级换代完善我们的接待中心、餐饮住宿、研学游学、农副产品展示配套设施,打造“轻旅游微度假”休闲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据悉,达川区今年计划建设18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推进太平村、高岩村、杨岩村等试点村的建设。通过深挖乡村多元价值,培育消费新场景,逐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
达川区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股工作人员 赵海君:明月江街道太平村既是和美乡村建设的试点村,又被推荐为今年拟建设的省级样板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城市后花园”定位,将太平村打造为集“休闲、餐饮、研学、近郊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新农村,以点带面推进全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上台阶。
近年来,达川区以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加速推进5.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正逐步从“单一种植”向“综合种养”、从“靠天吃饭”向“科技兴农”“农旅融合”转型。同时,不断创新“稻+”综合种养新业态,走出了一田多收的好路子。
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魏伯波:2025年,区农业农村局将聚焦丘陵山区这一基本区情,坚持以“农机园区”为引领,以“综合种养”为抓手,以“接二连三”为突破,加快推进丘陵山区现代农机园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稻田+”“林下+”等农业新业态,加快推动达川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老家达县·宜美达川”农业新篇章。
(编辑: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