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同发展方面频出实招、成果丰硕,一系列举措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作为中西部第一经济大省,四川积极响应中央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号召,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立体化物流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实施“5145”建设工程。推进成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及省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稳定开行成渝跨境班车、长江班列等精品线路,出台四类支持政策,加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和相关试点工作。这些努力使全省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2%,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下一步,四川还将从优化组织、培育主体、注重创新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解决物流发展瓶颈。
据悉,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川渝交通运输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双方协同编制多层次综合交通规划,新增大量高速公路,建成多个航运枢纽和高铁项目,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同时,19项交通运输高频事项通办、跨省公交稳定运行,实现管理服务“软联通”。产业合作方面,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协同补链强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培育。
另外,三州地区作为四川交通发展的短板区域,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十四五”期间,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运输服务均发展迅速。“十五五”时期,四川将实施“织密三州网”行动,按照“三补二提四赋能”思路,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安全韧性和运输服务品质,推动交旅、数智等融合发展。
水运资源开发利用也是四川交通发展的重要一环。四川实施“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发展三年行动,重点推进岷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力争2027年底岷江中下段达到三、四级航道标准。同时,推进交通物流提质降本增效,提升“公(铁)转水”比例,预计未来五年水路中长途货物周转量大幅增长,助力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四川在交旅融合方面持续发力。今年开展“打造精品线”交旅融合建设行动,围绕“4大”交旅融合示范区,对“三山旅游环线”等线路实施旅游化改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塑造交旅融合品牌形象,构建交旅融合新格局。
四川交通在支撑经济大省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十四五”以来,公路水路建设投资带动社会总需求3万亿元,综合交通线网规模居全国第一,物流费用占比下降。未来,四川交通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推动枢纽集群扩能,焕新升级基础网络,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