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文/文林 余婷 图/李在新 巫宗超)七月流火,4座崭新的大桥矗立在临江河两岸,点亮了乐山市市中区平兴镇、苏稽镇数万村民交通便捷出行的梦想。这同时也是乐山市市中区交通运输局践行乐山市委开展“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中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25年7月15日,笔者在发源于峨眉山前山的临江河畔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流与车流在4座各具特色的大桥上流淌,这背后承载着平兴镇、苏稽镇数以万计村民振兴乡村经济的期盼。
一年前的2024年7月17日,特大暴雨产生的洪水冲击了水文特征复杂的临江河。
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造成位于临江河两岸平兴镇辖区的临江大桥、游坝大桥、滑石桥,以及苏稽镇所属杨军坝大桥严重损毁。
灾情发生后,乐山市市中区交通运输局迅速组织第三方专业桥梁检测公司对这4座桥梁进行安全排查鉴定。鉴定结果认定4座桥均已变为危桥,不再具备通行功能。
位于最上游的临江大桥因为多个桥孔被冲毁,需要在原址上拆除重建;游坝大桥、滑石桥、杨军坝大桥出现桥基、桥拱、桥面严重受损,需要实施维修加固。4座桥梁因此均被纳入乐山市市中区暴雨水毁农村公路桥梁灾害灾后应急恢复工程。
01 新桥通车后村民笑容挂在脸上
2025年1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下,4座桥梁重建与维修加固灾后应急恢复工程全面启动,项目预计工期为210天。
2025年6月底,不到半年时间,经过近百位桥梁建设者冒烈日、顶风寒的辛勤修建,4座桥梁重建与维修加固工程提前约一个月,顺利在7月下旬临江河主讯期来临前完工。
位于最上游在原址重建的临江大桥由原来的石拱桥,变身为一座极具现代特色的混凝土空心梁板桥。
新临江大桥
新临江大桥桥宽8.5米,长100米。前几年的石拱桥只能行人不能通车,重建后的临江大桥不仅人可以通行,还可以通行15吨以下的车辆。
新桥启用后让分布在临江河两岸的太平新村和隔河村村民喜悦之情挂在脸上。太平新村村民方长喜对人民交通记者说:“我们村的土地很多都在河对岸,现在新桥建好后,又可以走人,还可以通车,让我们生活很方便。”
方长喜表示,他是看着新桥修建起来的,“建桥的时候用了很多很粗的钢筋和水泥,桥的质量看起来很好”。
桥梁施工管理人员张东向人民交通记者介绍,新临江大桥在防洪功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以前的石拱桥断面面积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道防洪能力,新桥在桥柱、桥基的设计更合理,更有利于防洪功能的发挥”。
02 新桥穿上了钢筋水泥外衣
在原桥基础上实施维修加固的游坝大桥和杨军坝大桥位于新临江大桥下游。
游坝大桥
这两座桥修复前也是石拱桥。在遭遇去年洪水侵袭后,桥梁通行已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过几个月高效的维修加固后,新游坝大桥和杨军坝大桥看上去已焕然一新。
张东介绍,这两座桥形状相似,我们都对桥墩和拱圈进行了钢筋混凝土加固。同时还在桥面人行道上重新铺上了混凝土透水砖,桥栏杆也重新安装了碳素钢栏杆,确保大桥质量和安全的提升。
维修加固前的游坝大桥只能人通过,车不能通行。游坝大桥附近村民李军告诉人民交通记者,“桥重建后,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桥变宽了,现在还能通车。以前村里读幼儿园的小孩只能走到对岸桥头去上车。现在方便了,车可以直接过桥,到家接小孩上学。”
03 新桥助力“临江鳝丝”走向全国
新修复的滑石桥位于平兴镇滑石村县道苏九路上,属于4座桥梁中唯一位于县道上的桥梁。
滑石桥
滑石桥地处交通要道,附近汇聚起了乐山当地众多知名餐饮美食店,同时还是乐山著名美食名片“临江鳝丝”的发源地。每天都有众多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到此品尝乐山美食。
滑石桥通行不畅不仅对众多本地餐饮店带来负面影响,还给外地游客前往峨眉山等景区带来了不便。
采用高强度材料与先进工艺维修加固后的滑石桥不仅人行道、行车道变得更宽,桥面也加厚了混凝土。人民交通记者在现场看到,即便是一辆载重数十吨的大货车从新修复后的滑石桥驶过,新桥的稳固也展现出安全质量的高水平。
04 新桥背后——“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
自2024年11月乐山市委部署开展“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以来,在乐山市委定期统筹推动下,工作专班每月调度,各级党组织有力推进,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人民群众热情支持,主题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乐山市市中区交通运输局贯彻乐山市委部署,从部门职责出发,积极落实乐山市委要求,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将4座桥梁重建与维修加固工作优化,提前在夏季主汛期来临前,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了这项工作。
杨军坝大桥
乐山市中区交通运输局质监站站长吴承亮表示,“4座桥梁重建与维修加固,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在交通出行上更安全更方便”。
(编辑:郑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