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值川芎收获和天麻菌床培育的关键期,达川区抢抓晴好天气,加紧川芎收获和天麻菌床培育。
在达川区万家镇高坎子村川芎种植基地,一眼望去,连片的川芎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药香”。村民们在基地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达川区万家镇富春江家庭农场负责人 李在江:今年,我们种植了100亩川芎,预计十天左右采收完,平均每亩的话鲜货大概在2000多斤,干货5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行情价一万六千块一吨的话,大概今年能增收30万元-40万元。
川芎,是根茎入药的中药材,因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而广受青睐。今年基地里的川芎已提前被中药采购商预定,待川芎收完后,基地将接续栽上水稻,实现“一田双收”。
达川区万家镇高坎子村村民 周明凤:这个基地建收(投产)之后,又多了一笔收入了,不像以前光种水稻,(只有)这一笔收入。
五月既是收获的季节,又是播种的时节。在万家镇向阳村的天麻种植基地,一片繁忙之景跃入眼帘。村民们正有序进行菌床整理、木材摆放、菌种放置、覆土等一系列培育天麻菌床流程。
达川区万家镇向阳村天麻种植业主 王道春:我们现在正在为天麻做菌床培育,为明年2-3月份下种做准备,现在我们前期计划规模是50亩-80亩,预计年产值500万元-800万元,后期种植规模扩大到300亩以上。
天麻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当地凭借天然的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天麻种植。为了确保天麻种得好,产量高,基地引进了专业技术人员,严把种植技术关,确保天麻产量稳、质量高。
西南交通大学天麻种植技术客座研究员 何毅:这个天麻栽培采用的一个新技术,这个技术就是乌红杂交条,杂交之后呢,它有三个优势,也就是我们达到的三个目标,一个是产量高、二个就是形状好、第三个就是适应性强。
目前,达川区万家镇已种植川芎、天麻、百步等中药材2000余亩,产业产值达500余万元。
达川区万家镇副镇长 赵兴建:下一步,我们将引入更多的技术,推动中药材种植扩面,积极探索深加工以及产业链延伸,实现产业增值、群众增收。
近年来,达川区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从财政补贴、技术支持到市场推广,全方位推动中药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全产业链发展,目前,达川区已经发展乌梅、车前草、药菊、金银花等17个人工栽植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超过10.1万亩,综合产值更是突破了8.7亿。
(编辑:郑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