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源市大沙镇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牢牢把住中药材产业发展“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不断优化“褐色”中药材种植布局,把“小草药”做成群众增收的“大产业”。
在大沙镇月台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正抢抓有利时节栽种玄参,施肥、埋种、盖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大沙镇月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胡剑:目前,我们村种植玄参30余亩,采用“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这两天正在抢抓季节种植,争取年底有个好的收成。
据了解,玄参应用历史悠久,以根用药,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且玄参的适应能力很强,管护技术相对简单,亩产量大,周期短。此次种植的30亩玄参,预计将在年底采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万源市刚恒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杨京先:公司免费提供种植技术,产品包回收,并且给予最低保护价,取得比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明年准备扩种50亩左右。
药材变“药财”,致富有“良方”。近年来,大沙镇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本地中药材发展优势,把发展中药材特色种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大沙镇党委副书记 刘乙钢:大沙镇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已发展连翘、板蓝根、重楼、黄精等中药材1000余亩。通过中药材的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