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在安徽芜湖召开了全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现场推进会,发布了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近日,我省两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强国专项试点,作为先进典型案例获部官网和公众号推送。
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
推进江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四川省、重庆市不断完善国际陆海联运服务网络,探索多式联运一体化、智慧化应用实践,协同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2025年海铁联运班列开行规模和范围持续扩大,1-6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发运集装箱26.75万标箱(折合5349列),同比增长0.5%。2025年1-6月,中越跨境直通班列(经凭祥铁路口岸)共开行1528列,同比增长75%,其中,南宁—河内集装箱班列共开行553列,同比增长158%。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协同推进试点工作
加强跨区域协同联动,广西、四川、重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细化实化试点工作举措,建立责任清单,确保试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定期召开协调机制工作会议,加强沟通协作和统筹推进,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规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西部陆海新通道一体化、智慧化应用实践
一是加快研究建设以平陆运河为核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中心和信息平台。广西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自治区有关单位成立工作专班,自治区领导专题研究部署,加快推进联运中心和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
二是探索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今年4月,广西首发“渠黎—钦州港—京唐港”石料集装箱铁海联运“一单制”班列,签发“一单制”提单业务56票,完成集装箱发运量522标箱,实现了“一次提报”、“一票到底”、“一箱到底”及线上“一次结算”,开创了多式联运服务新模式。
打造面向东盟的高效国际物流体系
中越友谊关–友谊货运通道智慧口岸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大型设备及信息化系统的联调联试。
一是不断完善国际陆海通道网络。南宁—河内“站到站”班列最快14小时可达,实现当日开车、当日清关、当日到达。2025年5月,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直达运输线路正式开通,中越直达货运实现“厂到厂”“门到门”运输服务。
二是加快建设智慧口岸。中越友谊关—友谊货运通道智慧口岸中方段已基本完成建设,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后,友谊关口岸将实现货物24小时不间断智能通关,季节性拥堵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持续拓展集装箱航线。北部湾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达82条,基本实现国内沿海主要港口,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的全覆盖。
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起点跨境多式联运体系
一是打造“一主多辅”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中心。眉山南向班列基地已于今年4月揭牌,实现了省市联动川桂铁海联运班列和中老国际联运班列双线齐开。成都—北部湾港运输实现72小时直达,时效较传统提升40%。
二是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枢纽。川桂合作打造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冷链物流钦州基地于今年3月顺利开园,广元铁路冷链及粮食供应链产业园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运,“泛南向”区域物流分拨能级将进一步提升。
推进“长江班列”多式联运新模式
激活长江经济带物流新动能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四川以“长江班列”为战略支点,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为内陆地区打通东向出川物流大动脉,突破“三峡翻坝”运输瓶颈,推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体系从“通道优势”向“经济效能”转化。自2023年12月10日首发起,“长江班列”已累计开行3411列,其中东出1821列、西进1590列,运输货物17.1万标箱、471万吨,货物价值约214亿元。
以市场需求为笔,绘制物流通道新图景
2025年1月3日,长江班列(湖北)联合调度中心在武汉揭牌成立。“长江班列+汉亚直航”国际多式联运货物经武汉阳逻港下水发往日韩。
一是持续扩大服务范围。截至目前,“长江班列”线路覆盖了国内四川、湖北、湖南等3省21市,将沿江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关键节点串联成网,铁水联运全程贯通至厂区,推动物资周转效率显著跃升;向外拓展至日韩、美洲等近远洋市场,推动“四川制造”以更具成本优势的路径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二是多元化拓展班列产品。采用“图定+机动”的开行模式,是四川目前运营线路、到发站点最多的班列产品,已累计开行线路183条、44个发到站点。创新“长江班列+江海直达”“长江班列+中欧班列”“长江班列+长江班轮”“长江班列+汉亚直航”等多元服务模式,推动实现物流时效与成本降低的双重突破,较传统全程水运耗时缩短三分之二,较全程铁路运输降低成本约三分之一。
三是不断优化货源结构。货源结构从初期以矿石、粮食为主的单一格局,逐步拓展到34种品类、超250项细分品名的多元体系,当前正拓展汽车配件、白色家电等高附加值产品,已基本形成了中等时效需求高附加值货物和较高时效性需求生产资料并重的运输格局。
以政策为保障,开创协同发展新局面
长江班列“一单制”“一箱制”发车。
一是构建跨区域“1+N”合作新机制。与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沿江省市构建跨省互认互通机制,成立联合调度中心,实现列车编解、送车、挂运全流程优先保障。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各地政府引导支持、铁路运价下浮、港口优化收费等支持政策,累计为通道节省物流成本6.93亿元。
以创新驱动为内核,持续探索多式联运信息互通
一是打造数智双平台。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定制开发面向客户端的“长江班列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管理端的“长江班列信息化管理平台”两大系统,实现业务动态实时追踪、关键指标可视化呈现、全流程业务在线办理,让各环节精准衔接,显著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二是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模式。2025年4月,乐山夹江站与成都城厢站发出“一单制”货物列车,标志着“长江班列”“一票直达、一箱到底”的物流模式在四川落地。相关运输企业以多式联运承运人的角色整合铁路、港口、航运资源,为铁路运输企业向综合型物流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编辑:郑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