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坚定践行交通先行战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护运一体化建设。通过“交通+民生+产业+旅游”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让农村公路日渐成为助力黑水乡村振兴的便民路、产业路、旅游路、发展路。
聚焦提质增效
“建好”四好农村公路
按照“畅出口、强骨架、织网络”的思路,因地制宜编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统筹规划道路建设目标、公路管护机制、道路运输发展。有效整合各类资金2.2亿元,完成14条105公里“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建设;成功创建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随着热拉路等一批连接主要经济节点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的建成,全县15个乡镇104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通达通畅,辐射带动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07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92家,农村公路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聚焦建管并重
“管好”四好农村公路
全域推行“路长制”,实行“一路一长、一路一档”,落实县、乡、村道三级140名路长,确保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搭建农村公路管理服务平台,打造集沙盘、监管、信息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中心,推动农村公路管养信息化、精准化、高效化;重点整治公路违法搭建、占道经营、涉路施工、违法运输等行为,持续保持路域“畅安舒美绿”,达到借景自然、持续发展的效果,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成沙石多、知木林、色尔古等三个灾毁应急抢险片区,以养护中心专业抢险队伍带动乡镇抢险队伍,开展联勤联动联训联演,确保一般灾害1.5小时内抵达现场实施救援、12小时内实现应急抢通。
聚焦专群结合
“护好”农村公路
树立“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理念,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养护、日常养护“三位一体”养护模式;优化要素配置,落实乡镇交管站职责,设置公益性岗位300人,切实做到专群结合、护在平时;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在国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1053”标准基础上,每年统筹资金48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加强养护管理,实现全县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良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聚焦便民利民
“运好”农村公路
大力实施“金通工程”,建成乡镇客运站15个、村级招呼站82个,投放农村客运车辆100辆;推行“预约式、响应式”运输服务,做到乡村客运标志、招呼站牌、车辆标识、人员标识“四统一”;实现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支持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建立农村客运运营补贴机制,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依托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积极推进县级物流园、乡镇配送中转站、村组代购网点建设,实现“乡镇寄递全覆盖”,助力乡镇商贸服务站点发展,让“四好农村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客户,实现农副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赋能乡村振兴
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以赋能乡村振兴为契机,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随着一大批“四好农村路”相继建成,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怨盼”的出行问题。以交通路网为基础的“3个1小时”服务圈初具雏形,学生上学、群众看病行程时间大幅缩短,村卫生室、村文化室、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实现全覆盖;便捷的道路交通,还带来了更加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辑:郑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