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达州市达川区赵固镇黄家湾隧道右洞提前148天贯通,标志达石快速通道的节点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计划总投资达34.11亿元的达石快速通道,关乎着沿线60多万群众利益。项目的加速建设,推动着达川区产业经济“向西”发展,悄然改变着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格局。
破解铁山屏障,构建“半小时经济圈”
达石快速通道全长37.5公里,是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的双向四车道公路,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其起点位于达川区石桥镇(平昌界),终点止于管村镇金檀。
这是铁山以西的首条高等级公路,它极大地缩短了达州主城区与铁山西部乡镇之间的车程,原本需要3小时的路程将缩减至1.5小时,沿线乡镇半小时内就能直达主城区,“半小时经济圈”由此构建。
黄家湾隧道右洞贯通
据悉,该项目自2022年12月开工,巴河特大桥和黄家湾隧道率先动工。各标段的施工人员都在全力以赴地满负荷运转,争分夺秒地进行建设。就在前两天,黄家湾隧道右幅提前148天贯通,左洞掘进730米,预计下月能够双向贯通。
春节后,快速通道的施工现场每天有110名工人、10余台设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就像永不疲倦的巨兽一样,不停地运转,高效地开展土方作业,迅速地将原本荒芜的地貌,改造成符合工程需求的模样。
“这既是建设速度快的体现,更是一项高水平的民生工程,正在改变达川交通布局。”达川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感叹道,这条路像在区域发展蓝图上迅速延伸的动脉一样,多个工程标段的建设时间表正不断压缩,全力冲刺2025年9月全线贯通目标。
产业腾飞契机,重塑达川经济地理格局
达石快速通道是重塑达川产业经济格局的关键所在。它像一条玉带,串起沿线6个乡镇,辐射周边10多个乡镇,近60余万名群众、12个产业园区,连通达川区经济主阵地“向西”拓展。
阵地中有总投资超100亿元,即将开建的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据悉,项目年发电时长为4000小时,预计年发电能力可达80×10⁸千瓦时,同步建设燃煤输送系统、燃煤制粉系统、供水系统等配套设施。
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效果图
作为达州“四大资源”发展布局中的重大能源项目,建成后,达州统调电量能增加两倍,除为达州发展提供充足电力外,还将有效辐射川渝地区。据达川区经信局局长刘志航介绍:“达川区依托该项目,已规划了双石热电联产循环经济园,以求实现经济效益和产业体系的全面发展。”
园区主攻清洁能源产业、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和食品保健品领域,未来10个月内将完成核心区建设,吸引落地20余家龙头企业入驻园区。预计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50家,园区年产值超百亿元,成为达川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此外,快速通道的建设还将使区域内文旅和农业发生巨变。
“该通道连接达川区西部、渠县北部、平昌县等周边的数十余个乡镇,以前石桥古镇、列宁街、汉阙博物馆、白衣古镇等景点的发展受制于交通不便,深山里的文旅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达川区发展改革局局长肖云天说,这条通道还将助力沿线千余亩柑橘、西瓜、桑葚等农旅融合项目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30%,运输时间缩减至15分钟,让更多农业产品走出去。
创造“虹吸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着区域经济的不断优化。
达石快速通道的建设不仅推动达川区产业经济迅速“西进”,还将为更大区域内的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据悉,达石快速通道与周边道路构建起“一横三纵”快速路网,向东与达州绕城高速相连,向西与镇广高速、营达高速等道路相接,成为成渝北上出川的新通道,其辐射范围涵盖达川区西部、渠县北部以及平昌县等地区的数十个乡镇。
达石快速通道路线图
这条道路还将为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创造“虹吸效应”,就像一块强力磁石,吸引周边的资源和产业前来进行融合对接。例如,平昌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可与达川区产业形成配套对接,来自平昌等地的工业和农副业产品可凭借快速通道,在石梯镇搭乘巴山货运专列,达到出川达海销售目的。
肖云天告诉记者,达石快速通道的建设是绘制区域经济发展宏图的关键之笔。“它将打破地理地势条件限制,贯通区域经济脉络,带动多方要素互动融合,引导达川区及周边地区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为协调的经济繁荣方向大步迈进。”
(编辑: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