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枝花钢轨的全球版图
1月22日,攀钢钒轨梁厂内,工程师陈元松手持卡尺,对 136RE出口轨进行精度卡量检测。这批钢轨即将跨越重洋,成为巴西铁路网络的“骨骼”。
杨晶尧/摄影
自上世纪80年代出口首单以来,攀钢钢轨已覆盖五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量突破350万吨,2024年,攀钢钢轨出口量创近十年新高,以“中国标准”为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高铁与重载铁路注入“攀枝花基因”。
杨晶尧/摄影
生产线上,钢坯在高温中锻造成型,钢花飞溅如繁星坠落。这不仅是工业文明的具象化表达,更是攀枝花从“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向全球高端制造基地升级的缩影。
杨晶尧/摄影
据了解,2024年我市钢轨出口额占全省同品类99.8%的绝对份额,支撑四川成为全国钢轨出口第二大省,让“攀枝花制造”成为国际基建领域的“黄金名片”。
热带农产品的跨境之旅
2月24日,在仁和区四川攀香源公司车间内,一批批火龙果在零下40℃的冻干设备中迎来“重生”。工人们将成品装入印有外语标识的包装箱,这批货物将赶赴马来西亚开斋节市场。“我们的冻干水果去年登陆北美和希腊,今年要借政策东风扩大东南亚份额。”董事长余耀明表示。随着跨境物流效率提升和报关手续简化,攀枝花的芒果、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正以“锁鲜科技+国际班列”组合拳,突破传统生鲜出口的时空限制。
杨晶尧/摄影
从钢轨到果干,攀枝花的出口清单呈现“硬实力”与“软名片”的双向拓展。2024年全市出口总额达22.12亿元。目前,我市涉外部门已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络机制,通过政策上门、风险预警、法律服务等系列举措,帮助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跨越山海的门户雄心
攀枝花的开放底气,深植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战略定位。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这里已形成了以动车、高速公路、航空、航运等为框架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高质量发展积攒了底气。
王禹豪/摄影
杨晶尧/摄影
杨晶尧/摄影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立体交通网络的强力支撑——新成昆铁路和丽攀高速公路贯通后,攀枝花至成都车程压缩至4小时13分,至丽江的车程也缩短为2小时30分;中老班列更成为国际物流“黄金纽带”。自2022年12月29日首趟班列鸣笛,中老班列已累计开行班列39列,进出口货运量2.1万余吨。仅2024年,中老班列(攀枝花)就开行27列,其中出口班列20列、货运量3300余吨;进口班列7列、货运量约1.15万吨。中老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使攀枝花成为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东盟自贸区的关键节点。这种“通道经济”的溢出效应,也正吸引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在攀集聚,催生“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链式反应。
王东/摄影
当满载钢铁的班列穿越横断山脉,当攀果香飘过澜沧江—湄公河,攀枝花以其“硬核工业+柔性农业”的独特组合,在“一带一路”版图上刻下攀枝花印记。这座曾因三线建设而兴的城市,如今正以开放门户的姿态,将发展“廊道”延伸至更辽阔的天地。
王禹豪/摄影
在这里,钢铁的硬度与水果的甜度共同酿就开放型经济的醇香,而南向门户的每一次开合,都在为四川乃至中国书写新的出海故事。
(编辑: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