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时政 交通 交警 公路 物流 汽车 民航 铁路 邮政 深度 财经 人物 地方新闻 舆情 车生活 新视野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稳定经济增长 强化民生保障

2023-05-23 10:38:47 来源:四川日报 字体:

据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近日,泸州市坚定不移持续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和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泸州,我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位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点。2011年因天然气资源枯竭,泸州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面对天然气资源枯竭所引发的一系列重点突出问题,泸州市坚持以人为本、绿色转型、开放发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产业转型、民生改善,创新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努力破除对资源型经济的路径依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走过10余年转型之路,泸州市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887.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601.5亿元,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2015年以来,泸州市已连续7年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全国唯一。

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城境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正在长江之畔逐渐成形。

泸州拥有国际水运、陆运双通道。图为泸州港集装箱码头。 白云诃 摄

产业转型 激活经济社会增长动能

当资源枯竭的“红灯”亮起时,泸州这座老工业城市努力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绿色”通道。

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后,泸州市高标准制定了《泸州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在2012年就明确提出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实现绿色转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编制规划,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2018—2025年)》,首次建立起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一系列制度机制体系。

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泸州市围绕“调高调新调优调绿”,产业发展由“低”变“高”、产业布局由“散”变“聚”。2011—2022年,泸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从13.8∶57.1∶29.1优化为10.7∶51.1∶38.2,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经济社会增长新动能。

产业发展由“低”变“高”。泸州市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酒业、化工、能源、机械等传统产业加快向循环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电子信息、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2022年,泸州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461.3亿元,比上年增长5.2%,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84家。

科技创新、绿色赋能,更多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泸州市依托传统化工产业基础,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生物质纤维素、硅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绿色化工产品,作为“中国现代尿素工业摇篮”企业所在地的泸州与时俱进,转型成为国内重要的绿色化工基地。

产业布局由“散”变“聚”。泸州市聚焦新兴产业生态链,实施“链长+链主+专员”工作制,以3个市管园区和7个区县园区为载体,引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链主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以科瑞德制药为龙头的现代医药产业加速增长,泸州医药产业园区成功入围四川省“5+1”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名单。

同时,泸州市充分发挥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白酒产业专业化、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基本形成白酒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一流白酒产区,获评“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内外联动 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格局

5月19日,装载着1.3万吨进口大豆的3艘货船自长三角逆流而上,缓缓停靠在泸州港。这批进口大豆是泸州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原料,产品销售覆盖整个西南片区。

与此同时,前不久从泸州港出发的2023年第8列中欧班列(泸州号)顺利到达俄罗斯莫斯科。该列中欧班列货值2771.23万元,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货品主要是成渝周边地区的家电产品。

泸州作为四川省唯一拥有国际水运、陆运双通道的城市,近年来,“铁水联运”的优势正加快显现。据悉,泸州市目前贸易往来国家(地区)超100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占全市外贸总额的70%以上。2022年,泸州港粮食集散量突破134万吨,其中进口粮食首次突破100万吨,业务量居长江上游港口第一。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港口等优势,泸州市不断完善“水公铁空邮”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泸州港已开通每周13班内支线班轮、3条近洋航线,开通中欧班列并列入图定站点;建成7条高速公路出川通道,通车里程575公里,居全省第二、川南第一;客货运铁路总里程达306公里;云龙机场通航城市达49个,迈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

2017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落地,再次让泸州市外向型经济提档升级。目前,泸州已形成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主的七大国家级开放平台,是西部同级别城市拥有国家级开放平台最多的城市。截至目前,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累计形成了44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获全国推广或表扬、27项获全省推广、99项获泸州全市推广。

开放的环境和制度,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泸州落户,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扩大投资、提速发展。泸州建市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恒力(泸州)产业园年产10亿米纺织项目已投产;泸州建市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四川理文年产110万吨浆纸全产业链项目已成功落地;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泸州生产电脑一体机项目成功签约落户……一个个投资项目成功落地,不仅为泸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还为泸州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障民生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泸州市的答案是进一步落实民生保障。

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决策者”,泸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转型措施选择和调整的重要标尺,着力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以来,泸州市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在逐年提升,近几年持续保持在70%以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江阳区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持续巩固,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泸州市还依托7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服务泸州及云贵川渝结合部6000万群众。

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成为泸州市民生保障工程中的一大亮点。小区里成立了“物业+养老”服务站,园区里建起了普惠性托育园……一批“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方式在泸州不断得到探索。近年来,泸州市深入实施普惠托育、普惠养老行动,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基金,建成托育机构220家,托位总数达1万个;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快形成。

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加可感。近年来,泸州市通过建设公园城市、海绵城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样板。目前,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约24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平方米。今年,泸州市还将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7个,建设“口袋公园”8个,打造物业小区共享空间示范点11个,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乔陆

(编辑:郑楠)

  • 时政要情
  • 交通文旅
  • 公安交警
  • 港铁路航
  • 邮政物流
  • 乡村振兴
  • 交企在线
图片文章
  • 情系“老家达县” 爱心接力护考

    情系“老家达县” 爱心

  • 四川版《失孤》续传佳音:成德绵公司助力寻亲,里程碑上再添团圆一家

    四川版《失孤》续传佳

  • 广安:全力推进“百日攻坚”,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广安:全力推进“百日

  • “进度条”刷新!项目建设“踏冬”提速

    “进度条”刷新!项目

  • 3艘船报废预计可领补贴41万元-我市首批老旧营运船舶拆解工作启动

    3艘船报废预计可领补贴

  • 万源: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万源:建设幸福美丽乡

  • 点对点调研指导 定点帮扶再发力

    点对点调研指导 定点帮

  • 卢军任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卢军任四川省交通运输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电话:18701088869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