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翻译对讲系统83种语言助力无碍交流、3D摄影真人手办3秒成像镌刻成都记忆、智能无人“深夜食堂”90秒呈上香浓大运咖啡、降温冰背心带来随时随地的冰爽体验……7月5日,“大运村科技赋能体验市民开放日”活动举行,青少年志愿者、大学生、媒体记者等“市民体验官”走进大运村,体验这里的“黑科技”。
“科技赋能”是成都大运会的重要理念,科技元素已成特点、亮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大运村里,科技服务更是渗透到运动员的吃、住、行、娱等方方面面。
智能翻译对讲系统。记者 华小峰 摄
吃
2分钟内 智能“厨师”端出美食
体验团成员首站来到大运村欢迎中心,这里是各国代表团成员抵达大运村、正式开启大运村生活的第一站。
一个个小小的“黑盒子”整齐地摆在服务台上。“这是大运村智能翻译对讲系统,搭载了新一代AI翻译无障碍交流体系,采用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以及四麦克风阵列等多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大运会期间全线提供83种语言在线互译、文本转换和语音合成服务。”该产品负责人介绍,除了在欢迎中心、注册中心可“面对面”互译,系统还将贯穿村内通信网络,不论身在何方,都可实现“线对线”的无障碍交流。
磨粉、过滤、注水、冲泡、拉花……大运村欢迎中心里一个智能咖啡机正在制作咖啡。智能咖啡机中的2只“机械咖啡臂”灵活又稳重,短短90秒内,一杯自带大运会限定拉花的咖啡便制作完毕。
据悉,该咖啡机不仅可制作美式、拿铁等多种口味的咖啡,还可自选冷热,并对大运村内所有客群免费开放。
不仅有智能咖啡机,大运村里还有智能小吃机。
走进运动员餐厅,智能小吃机“大厨”正有条不紊地制作美食,不到2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就出炉了。
“智能小吃机能制作多种餐食,不仅有可爱的熊猫汤圆,还有担担面、冬阴功素粉、榨菜肉丝面、红烧牛肉面、鸡肉小馄饨。”产品负责人介绍,这款智能小吃机集全自动接单、烹饪、出餐、叫号等功能于一体,即便24小时无人值守,也能根据消费情况及时补充生产,并完成自动清洗、消毒及封装程序,可随时响应用餐需求。
娱
3秒钟内 “3D照相馆”能拍800张照片
在大运村科技服务工作站,体验团成员的目光聚焦在一座“3D照相馆”上。这是一项全新的“黑科技”,它可在3秒钟内拍摄800张全方位人物照片,再利用云端建模技术生成人物3D数字模型,并传输至全彩3D打印机,打印出高精度的人物形象手办。不仅人物的动作、表情、着装极其逼真,就连头发丝都清晰可见。
“我们将邀请在大运会期间过生日的运动健儿前来拍摄,用3D打印制作一个Mini的自己,并将成品作为生日礼物送出。”产品负责人话音刚落,青少年志愿者陈可艺便发出感叹:“太棒了!这绝对是一份最有‘成都心意’的礼物。”
在志愿者之家,体验团成员化身“运动员”,体验智慧体育AI互动空间。该空间通过AI引擎+“鹰眼”,可以精准识别运动过程、助力运动结果与分析。“此次大运会,我们将AI机器视觉科技与运动训练学科等进行跨界融合,打造互动式锻炼及测试项目。”产品负责人说。
在配有智能教练系统的乒乓球台上,体验团成员、乒乓球爱好者王先生接受了来自“AI教练”的训练。
“左腿弯曲偏少,肘关节偏后。”当王先生挥拍后,智能教练系统马上发出语音提示。
据介绍,该智能教练系统是一款集动作诊断、实时训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系统,可将采集到的人体运动姿态进行加工、分析,并与专业运动员模型对比,最后将评测结果以报告或实时语音提示的方式反馈,帮助测试者进行针对性锻炼。
大运村内无人驾驶的智能接驳车。记者 华小峰 摄
行
0.1秒内 自动驾驶巴士作出反应
“快看,路上这辆车是自动驾驶的!”伴随着一阵惊叹,一辆正在完成接驳任务的蘑菇车联自动驾驶巴士稳步驶来。
“车辆拥有自主开发的汽车‘大脑’,能短时间内处理传感器传送的大量交通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决策,在0.1秒内作出反应。”产品负责人介绍,汽车还配置了8颗固态激光雷达及多类型传感器。雷达和传感器就像是车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周围的交通状况,感知范围为200米。
大运村内东侧设置了一处特别的大运村应急如厕保障空间,这里布局了多个“成都智造”智慧厕所。
应急如厕保障空间设有气味检测仪,可根据实时环境情况实现厕位自动实时打扫,恒温净味消毒。
体验团成员还体验到一件“黑科技”产品——采用一种常用于航天领域的新型恒温材料制成的降温冰背心。
穿上背心,记者感觉凉快了不少,仿佛背着一个行走的空调。
“降温冰背心是通过自身相态转换来进行吸热或放热,并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在服装周围形成温度相对恒定的微气候,实现温度调节功能,从而达到制冷效果。”产品负责人介绍,使用时只需要把“内芯”提前半小时放入冰箱,就可在30多摄氏度的户外,享受持续2个小时的清凉。(记者 雷倢)
降温冰背心带来随时随地的冰爽体验。记者 华小峰 摄
(编辑: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