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时政 交通 交警 公路 物流 汽车 民航 铁路 邮政 深度 财经 人物 地方新闻 舆情 车生活 新视野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成都以“六个一批”推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高招引项目落地履约率

2023-04-21 11:45:38 来源:四川日报 字体:

  记者从成都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成都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以“六个一批”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实践成果,有效推动实现谋划储备一批、招引洽谈一批、落地投运一批、培优育强一批、激活提升一批、政策扶持一批重大项目。

  聚焦项目招引 形成“长短结合”项目包装策划新机制

  根据《实施方案》,聚焦项目招引,成都将开展为期一年的重大项目包装策划专项行动,对标政策资金重点投向领域,积极做好项目包装争取;着眼中长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强化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和规划支撑,分类分批做好项目策划储备,推动形成“长短结合”的项目包装策划新机制。

  同时,成都将深入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完善区(市)县联合招商、利益分成、成果共享机制,推动高新-郫都等5个共建园区深化项目协同招引,促进新增一批共建园区;鼓励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48对区(市)县,深化结对拜访、协同宣介、信息流转等合作;推动已建立信息流转机制的区(市)县,协同招引“总部+基地”“链主+链属”等项目。

  聚焦项目落地 建立健全项目落地投运评估问效机制

  为提高项目落地率,成都提出建立健全项目落地投运评估问效机制,以推动项目高效落地、投运达效为导向,加快完善分级分类、各有侧重的重大项目评估问效体系,强化全链条跟踪问效。

  具体操作上,成都将强化招引项目落地履约考核机制,修订重大项目招商引智“红黑榜”考核办法,把项目落地作为检验招商引资成果的重要标准。开展签约移交重大项目履约达效年度考评,完善重大项目签约、注册、开工、竣工、投产、见税情况全链条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方案》明确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要素精准匹配,完善重大项目专班专员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快速落地、高效建设。例如——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上,成都将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集成审批,持续清理精简审批事项,优化简化关键节点审批流程。

  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上,安排专人服务,梳理堵点定期调度、倒排工期跟踪督办。

  在重大项目融资对接上,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通过融资对接、培训诊断等形式,积极协调在蓉金融机构提前介入项目策划生成、资产质量评估、资金需求分析、融资方案研究等,为重大项目定制金融产品、优化审批流程、提供优质服务。

  在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上,建立省市重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绿色审批通道,实施专人负责、提前预审,压缩审批时限。

  《实施方案》提出,将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支撑,创新搭建省市重点项目和N个区域性、行业性项目“1+ N”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围绕状态更新实时化、监测预警智慧化、问题处置协同化目标,搭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调度平台,完善“线上+线下”“行业+综合”协调机制。在不同的行业项目,成都创新搭建行业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记者 蒋君芳)

(编辑:)

  • 时政要情
  • 交通文旅
  • 公安交警
  • 港铁路航
  • 邮政物流
  • 乡村振兴
  • 交企在线
图片文章
  • 乐山:去夹江,走“花路”

    乐山:去夹江,走“花

  • 十大“持续提升”!四川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发布→

    十大“持续提升”!四

  • 清明假期,攀枝花安全运送旅客7.36万人次

    清明假期,攀枝花安全

  • 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先河调研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工作

    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 杜海洋到达川区调研指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杜海洋到达川区调研指

  • 小工程见大民生:从“路宽一寸”到“树绿一方”看宣汉城市治理的温度

    小工程见大民生:从“

  • 攀枝花交警二大队举行“向家属报告”警属共建活动

    攀枝花交警二大队举行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戴东昌赴成都绕城高速调研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电话:18701088869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